回避型人格障碍:对社交和人际交往存在明显的回避倾向,害怕被批评、否定或拒绝,担心自己表现不佳而丢脸,即使内心渴望与他人建立关系,也会因过度担忧负面评价而选择退缩。
依赖型人格障碍:过度依赖他人,在生活各个方面都难以独立做出决策、采取行动,缺乏自信,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对被抛弃有着深深的恐惧。
边缘型人格障碍:情绪极不稳定,人际关系也呈现出动荡不安的状态,对自我认知模糊,在亲密关系中容易出现极端的情绪反应,且害怕被抛弃,情绪波动往往缺乏明显的诱因。
强迫型人格障碍:做事过于注重细节、规则和秩序,追求完美,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很高的要求,固执己见,难以接受变化和不确定性,若事情不按自己设定的标准进行,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自恋型人格障碍:过度自负,自我感觉极度良好,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常常炫耀自己的成就、才能等,对他人的评价过度敏感,只喜欢听赞美之词,一旦受到批评就会暴跳如雷,缺乏对他人的同理心。
偏执型人格障碍:对他人极度不信任,总是怀疑别人有不良企图,对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也会过度解读,认为是针对自己的阴谋,固执己见,很难被他人的意见所改变,且容易记仇。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缺乏对他人的基本情感和道德约束,常常做出违反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自私自利,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且难以建立起正常的人际关系。
挫败型人格障碍: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极低,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会陷入极度的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中,难以自拔,往往会过度自责,并且在后续面对类似情况时,会因恐惧而不敢尝试。
封闭型人格障碍:对他人和外界缺乏兴趣,自我封闭,不主动与他人交流,也不关心外界的事物,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表演型人格障碍:极度渴望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言行举止往往非常夸张,情感表达也极为强烈且多变,常常通过戏剧性的方式来展现自己,对人际关系的建立往往比较表面,更注重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和认可。
狩猎型人格障碍:在情感关系等方面表现出类似 “狩猎” 的特质,既会自恋地展示自己优势以吸引他人注意,又会在遇到更强者或挫折时自卑,善于伪装,有情感胜负欲、较强占有欲,注重物质,包容性低,渴望爱却又排斥亲密接触,且高度戒备,同时还比较上进并善于自我合理化,面对情感否定时反而更执着。
多重人格相关维度
需求性创造:通过创造来满足内心的需求和欲望,为了满足个体在不同情境、生活阶段等未被满足的各种心理、情感、社交等需求,从而创造出新的人格来应对。
对立性分化:人格长期处在内在的矛盾、冲突等对立因素,逐渐分化出不同人格特质,不同人格呈现出相互对立的特点。
创伤性分裂:由于经历创伤而导致人格的分裂,遭受重大心理创伤,个体难以承受,为了逃避这种极度痛苦的感受,心理机制将自我分裂成不同人格。
遗忘性分离:存在记忆缺失或分离的现象,可能由于某些特殊经历、心理压力等导致记忆出现问题,进而使个体的自我认知产生分裂。
虚构性创造:创造出虚构的世界或身份来应对现实,通过想象、幻想等心理活动虚构出全新的人格,这些人格往往带有理想化、幻想化的色彩。
测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发现可能存在的人格问题或倾向,以便寻求帮助或采取措施改善,还能促进个人成长,帮助人们在人际关系、工作等方面更好地应对和调整。
作者:傅文青、姚树桥。
研究内容:以 PDQ+4 问卷为工具,按照整群抽样原则调查综合大学 2592 名大学生。结果显示大学生样本 PDQ+4 总分 29.13±12.04,十二项人格障碍分量表分除分裂性、回避型、强迫型外都普遍高于国内普通人群,男性在分裂型和自恋型上分量表分较女性高,女性在回避型、边缘型和依赖型上高于男性,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神经质、冲动性特质、精神质三个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