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测试
黑暗内核指数测评

黑暗内核指数测评

"黑暗人格"D分数人格因素测试:The Dark Factor of Personality "黑暗人格"D分数人格因素测试:The Dark Factor of Personality
已有3020人参与测试 75道精选问题
27人支持了该文章

  长久以来,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人类人格中的各种特征,其中不乏一些被视为偏离社会常规道德与伦理标准的特质,即 “黑暗特质”。这些特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不道德、不伦理且具有社会争议性的行为。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众多黑暗特质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2018 年,心理学家 Morten Moshagen 及其同事提出了 “d 因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黑暗内核。他们将其定义为个体把自身目标和利益凌驾于他人之上,甚至达到以伤害他人为乐的程度,并且还持有一系列能够为自己这种恶意行为进行合理化辩护的信念,这些信念使得个体在做出此类行为时,不会产生内疚、羞愧或负罪感。这一概念的提出,为理解人类人格中的黑暗面提供了一个全新且整合的视角。

  构成黑暗内核的关键特质

  黑暗内核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交织的黑暗特征构成,这些特征共同勾勒出黑暗内核的轮廓。

  冷酷无情:这类人在面对他人的困境或情感时,缺乏基本的同情与怜悯之心。他们往往以一种冷漠的态度看待周围人的遭遇,在决策和行动中,不会因他人的感受而有所动摇。例如,在商业谈判中,对于对手因条款而陷入的艰难处境毫无动容,只为达成自身利益最大化。

  利己主义:将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放在首位,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他们在做任何事时,首先考虑的是 “这对我有什么好处”,而较少顾及他人或集体的利益。在资源分配场景中,利己主义者会毫不犹豫地为自己争取最大份额,而忽视他人的合理诉求。

  报复心理:对曾经伤害过自己,或者自认为伤害过自己的人,怀有强烈的报复意愿。这种报复心理可能会驱使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策划报复行动,以图让对方遭受同等甚至更大的痛苦。比如,因工作竞争失利而怀恨在心,进而寻找机会破坏对方的工作成果。

  贪婪:对物质财富、权力、地位等有着过度且永不满足的追求。在贪婪的驱使下,个体可能会不择手段地获取更多,不顾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像一些企业高管,为了追求更多财富,不惜操纵财务报表,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

  权谋主义:擅长运用策略和手段来操纵他人和局势,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工于心计,善于利用人际关系中的漏洞和他人的弱点,为自己谋取利益。在政治或职场环境中,权谋主义者常常通过拉帮结派、散布谣言等手段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道德开脱:拥有一套能够为自己不道德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的思维方式。当做出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时,他们会迅速找到理由为自己开脱,从而避免内心的谴责。例如,在抄袭他人作品后,会以 “借鉴”“参考” 等借口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自恋:过度自我关注,对自己的能力、外貌等方面有着不切实际的高估,且极度渴望他人的赞美和认可。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他人交往中,更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忽视他人的存在。自恋者在社交场合中,会不断吹嘘自己的成就,期望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精神病态:表现为缺乏对他人情感的感知,行为冲动且不计后果,对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缺乏尊重。这类人在面对自己行为造成的伤害时,通常不会产生懊悔或自责的情绪。例如,一些暴力犯罪者,在伤害他人后,对受害者的痛苦毫无愧疚之意。

  优越心态:自认为在各方面都优于他人,常常表现出傲慢和轻视他人的态度。他们对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不屑一顾,在与他人相处中,总是试图凸显自己的优越性。在学术讨论中,持有优越心态的人可能会轻易否定他人的观点,而过度强调自己的见解。

  施虐倾向:从给他人造成身体或心理上的痛苦中获得快感。这种施虐行为可能是直接的暴力行为,也可能是通过言语攻击、情感虐待等方式来实现。例如,在校园霸凌事件中,霸凌者通过欺负弱小同学,看到对方恐惧和痛苦的表情而感到满足。

  自我中心:思考和行为都围绕着自己展开,难以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在团队合作中,自我中心的人可能会忽视团队成员的建议和需求,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从而影响团队的协作效率。

  怀恨在心:对于过去所遭受的不如意或伤害,始终难以释怀,心中充满怨恨。这种怨恨可能会长期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导致他们在面对相关人或事时,做出不理智的反应。比如,因一次争吵而对朋友怀恨多年,之后每次遇到都会产生敌对情绪。

  黑暗内核特质的相互关联

  每一种黑暗特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例如,自恋指数高的人,往往会坚信自己高人一等,这种优越心态进一步强化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可能会更加不择手段,展现出利己主义甚至权谋主义的特质。而施虐倾向明显的人,可能会伴随着冷酷无情和道德开脱的特点,他们从伤害他人中获取快乐,却不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内疚,因为他们内心的道德准则已经被扭曲,为自己的施虐行为找到了看似合理的借口。

  这些黑暗特征相互交织,如同一张紧密的网,共同构成了黑暗内核。不同个体在黑暗内核上的表现存在差异,有些人可能在某几个特质上较为突出,而有些人则可能呈现出多种黑暗特质的混合状态。

  黑暗内核指数测评帮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自身人格中可能存在的这些黑暗特质。了解黑暗内核并非是要给自己贴上负面标签,而是通过对这些特质的洞察,更好地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潜在动机,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有意识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成长与人格完善。通过深入剖析黑暗内核的核心内容,我们为探索自身人格的复杂性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也为提升自我认知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视角 。

来自《性格测试》频道
"黑暗人格"D分数人格因素测试:The Dark Factor of Personality
"黑暗人格"D分数人格因素测试:The Dark Factor of Personality
75道精选问题.深度专业分析
开始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