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人格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多重人格,学术上叫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disorder),又称为多重人格障碍等,表现为身份的瓦解,出现两个或更多的相互独立的人格状态(分离性身份),伴明显的自我感及主体感(sense of agency)的中断。
多重人格的产生与童年创伤有密切相关,尤其是受到性侵伤害。多重人格表现为一个人身上显示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角色”的人格特点。多重人格的治疗方法有格式塔疗法、精神分析法、支持疗法等。但所有疗法都离不开家人、朋友、同事等人长期而耐心的配合。治疗时尤应避免激惹病人。多重人格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同时给家人的经济和思想带来较大的负担。多重人格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有利于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诊断
医生诊断多重人格,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等可确诊。
病史:患者有童年创伤的经历。
临床表现:患者以自我身份识别障碍为主,丧失自我统一感,有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对周围环境缺乏觉察,周围意识狭窄或对外界刺激异乎寻常的注意狭窄和选择性注意,并与患者改变了的身份相联系。
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排除分裂症及其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鉴别诊断
人格分裂会出现自我认同缺失,从而导致患者情感与躯体反应的失常,容易与多重人格混淆。
如果出现以上类似的表现,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请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医生主要根据病史、精神检查、体格检查等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诊断。
治疗
多重人格的治疗方法有格式塔疗法、精神分析法、支持疗法等。但所有疗法都离不开家人、朋友、同事等人长期而耐心的配合。治疗时尤应避免激惹病人。
催眠分析要比经典的精神分析更具疗效。
当治疗者与多重人格患者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时,并避免医患双方当中任何一方或彼此抱以反感或恶意时,治疗最具动力。
鼓励各分离的人格之间的内部交流,因为这种内部交流有助于“拆除”置于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之间的隔墙。
分离人格的产生有些是因为未能满足正常的需要,对此应考虑需要的功能,不能轻率处置。
治疗者的责任是帮助患者将后继的人格返回到它们最初的目标上来,以便转移后继人格与主体人格的对立立场。
坚决不能操纵或离间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因为这种策略通常会导致治疗的失败。
治疗者不能去消除后继人格,后继人格一旦形成,它就会强烈抵御企图消灭它的一切努力。因此,治疗者不能去消除它,而应该注重它与主体人格的同一性,设法整合它们,使之像正常的情绪变化那样操作。
通过宣泄,把主体人格“诱导回来”,让其对原先无法接受的愤怒、不满、冲动等承担责任,并用更为建设性的办法处理它们。由于诱导主体人格的过程也是发泄后继人格的过程,因此置于两者之间的隔墙便会自动解体,两者的交流得以实现。
危害
多重人格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同时给家人的经济和思想带来较大的负担。
预后
多重人格及时发现,及早治疗,有利于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