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社会科学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自尊都是一个很流行也很重要的概念。按一般观点,自尊是人们赞赏、重视、喜欢自己的程度。而在社会科学中,自尊是一个可以被定量的假定概念,它是人们对自己的价值、长处、重要性总体的情感上的评价。这同时也是自尊评定的理论基础,即评价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能反映出该对象的自尊程度。
自尊在心理学上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所广泛接受,而且普遍认为自尊与个性相似,自尊的水平在每个人身上是长期恒定的,但对如何评价它却意见不一。概念和方法学上的问题都给有效的评定自尊造成了困难。首先,自尊的含义在日常生活和专业用语中有所不同。其次,自尊所包括的范围各家也意见不一。从理论角度做更深层次的探讨,自尊被认为是从觉察到的实际和理想上的自我的不一致中产生的,更有甚者,自尊被看作是人们对理想和实际的自己间差别的一种态度。
有些作者更注重自尊的适应性和自我保护功能。例如过分自尊被假定能保护个体免受环境中的刺激,甚至免受面临死亡时的恐俱。
鉴于自尊的极端主观的特性,它几乎只能靠自我报告来评定。事实上,也很难想出能直接评定自尊的行为或心理学方法。不同的理论研究及各种自尊评定的研究,产生了不同的评定方法。我们也同意,直接的、自我报告的途径更为实用。
另一个问题是评定的特异性。例如,有人赞成全面的自我评定,还有人则认为更有针对性的评定效果更好。建议研究者在选择评定自尊的方法时,既要考虑到它在理论上可靠,又要考虑到其使用中的敏感性。像其它个人因素如智力、A型行为一样,自尊也不可能以完全实验的方式操纵。有人试图在实验中评定测试对象的某一特定的品质,以期反映自尊的水平。
方法学上的另一个问题,即社会对高自尊的期望态度。社会希望个人表现出较高的自尊,因此测定对象会在评定中夸大自尊的分值。为解决这一间题,Demo(1985年)建议由观察者评定“表现的自尊”,以补充个体自我评定的“体验的自尊”。一般推测,测验对象在同伴及受训过的观察者前表现出的言语或非言语性行为,要比他们对自我报告条目的反应较少受社会期望效果的干扰。然而,这些解决方法在评定中可能会比自我报告更易受到其它混杂因素的影响。表现较高的自尊可以用来防御性避免对自己的威胁,如失败或社会的排斥,这一点也应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二、简介
SES最初是设计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
该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测定的方便。受试者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他们自己。分四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
最初的样本来自美国纽约州随机选出的10所中学中的5024名高中、初中学生。总分范围是10-40分,分值越高,自尊程度越高。
三、信效度
SES的信度测定:Dobson等(1979)和Fleming等(1984)报告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7和0.88, Siber和Tippett (1965)对28名受试者首次评定后的2周末再评定,重测相关系数是0.85。Fleming等(1984)对259名受试者1周后的重测相关系数为0.82。
SES的效度测定:SES与许多和自尊有关的概念有联系。例如,Lorr及Wunderlich(1986)报告自尊量表的得分与信心的相关系数为0.65,与合群性的相关系数为0.39. Fleming等(1984)证明SES与几个涉及到自我评价过低的的概念呈负相关。例如与焦虑的相关系数是-0.64,与抑郁的相关系数是-0.54。
区分效度研究中,Reynolds发现SES总分与功课平均分数无显著性相关。Fleming等人发现SES与下列因素无显著相关性,即性别、年龄、工作经验、婚姻状况、排行及学习成绩。
四、应用与评价
SES已被广泛应用,它简明、易于评分,是对自己的积极或消极感受的直接估计。此外,除了标准的十个条目的版本外,在原始量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六个条目版本,更适用于低于高中学生年龄的人群。
SES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回答这些条目时易受社会期望值的影响,另外,SES在大学生人群中评分容易偏低。
自尊量表测试题:
1.我感到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其他人在同一水平上。
2.我感到我有许多好的品质。
*3.归根结底,我倾向于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4.我能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事情做好。
*5.我感到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不多。
6.我对自己持肯定态度。
7.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是满意的。
8.我希望我能为自己燕得更多尊重。
*9.我确实时常感到毫无用处。
*10.我时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注:*表示反向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