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的典型行为特征:冷酷无情、擅长操纵、阴谋算计、实用主义、注重结果和忽视道德。
自恋(Narcissism)的典型行为特征:自我中心、爱慕虚荣、自我吹嘘、支配性、优越感、傲慢无礼和自以为是。
精神变态(Psychopathy)的典型行为特征:行为冲动、寻求刺激、缺乏共情、缺乏责任感、缺乏焦虑。
拥有“黑暗人格”的人,如果他们处于“黑暗”严重的一端,辨识他们极其简单,因为他们的冷酷无情、无法无天、狂妄自大等人格特质太过明显,那种浓重的反社会味道会给你强烈的冲击。但如果他们处于“黑暗”轻微的一端,我们平常看到的可能是一个温文尔雅、处事圆滑、聪明能干的人,有些人甚至拥有温暖的家庭和美好的友谊(至少骗局被揭穿之前是如此)。
在“黑暗人格者”的世界里,控制和利用他人是第一法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会无情地操控他人,甚至把别人物化。
在他们眼里,别人只是他们利益棋盘上的棋子,任他们随意摆布。
损人利己是“黑暗人格者”最主要的行为动机,有时所利的并不是实际的经济利益,只是想让自己“爽”。如果说打压蔷薇对B来说还有一点点相关利益,那就是显示自己的职业权威(B在机构里负责宣传)。
那么A对杨的恶意举报,似乎找不到任何利益相关点,两人在企业里不存在任何竞争关系,仅仅是普通同事。C丢弃绿萝的招聘信,也仅仅是为了“不让别人好过”。
因此,哪里有控制、压抑、紧张、谎言、勾心斗角、无法解释的失败与挫折,哪里就可能有“黑暗人格者”出没。
“黑暗人格者”为何如此黑?
他们怎能下手如此狠毒?他们这样恶毒地对待别人难道不受良心谴责吗?被“黑暗人格者”伤害的人忍不住这样问。
张文娟、张惠在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黑暗三人格的两面性及心理机制解析》的文章,从“黑暗人格者”的认知-情感系统对此进行了解析。文章认为,“黑暗人格者”能够持续地以社会不赞许的方式,争取个人层面的成功,这与他们认知中的“自我中心偏见”和“消极他人偏见”有重要联系。
“自我中心偏见”
是一种自我欺骗的倾向,他们会夸大自己的智力水平和社会地位,在操控性、无所畏惧、情绪稳定性、智力和创造力等特质方面产生浮夸的、肯定的自我觉知。
“消极他人偏见”
无视他人所具有的积极品质,过分武断地认为他人在个体性和合作性方面都很差。有研究者认为,为了成功地利用他人,“黑暗人格者”还会简单的把所有的人都看作是脆弱的、情绪化的、容易利用的对象。也就是说,他们对他人的消极偏见是他们无所畏惧地操纵他人、实现个人目标的认知基础。
“黑暗人格者”
能够成功地操控他人,另一个潜在原因是他们内在的共情缺陷和外在的情感操纵能力。研究者向“黑暗人格者”出示悲伤的,发现不会引起精神变态者和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痛苦的情感共鸣。他们悲伤后表现出较高水平的积极情绪,说明“黑暗人格者”不能适宜地处理悲伤和害怕的情绪,具有情感共情失调。研究发现,“黑暗人格者”具备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擅长利用这些感性信息形成他们的处世策略,但由于他们在情感共情上的缺陷,导致他们会忽视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对他人带来的伤害,或者对他人的痛苦漠不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