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压力自测量表是用于评估个体主观感受到的心理压力程度。它通常包含一系列问题或陈述,要求个体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回答,从而量化其所承受的压力水平。不同的量表可能采用不同的评估维度和计分方式,但其核心目标都是为了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压力状况。
常见心理压力自测量表介绍
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压力自测量表,并重点介绍其核心内容:
1. 知觉压力量表 (Perceived Stress Scale, PSS)
知觉压力量表 (PSS) 是 Cohen 等人于 1983 年开发的广泛使用的心理压力评估工具。它主要评估个体在过去一个月内对生活中压力的主观感受程度。
核心内容:
PSS 通常包含 10 个或 14 个项目,要求个体根据过去一个月内的感受,对每个项目进行 5 级评分(0 = 从未,1 = 几乎没有,2 = 有时,3 = 经常,4 = 非常频繁)。这些项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无助感和失控感: 例如,“你有多频繁地因为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超出你的控制而感到心烦意乱?”、“你有多频繁地感到自己无法应付所有需要做的事情?”
应对困难: 例如,“你有多频繁地成功地应付了生活中的烦恼和问题?”(反向计分)、“你有多频繁地感到自己能够控制生活中的重要事情?”(反向计分)
神经紧张: 例如,“你有多频繁地感到紧张和压力?”
计分方式:
PSS 的计分方式是将所有项目的得分相加,其中一些项目需要进行反向计分。总分越高,表示个体感受到的心理压力越大。
2.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SCSQ) 由解亚宁于 1998 年编制,用于评估个体在面对压力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
核心内容:
SCSQ 包含 20 个项目,分为两个维度:
积极应对: 包含 12 个项目,例如,“我设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我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等。
消极应对: 包含 8 个项目,例如,“我试图避免面对问题”、“我感到沮丧和无助”、“我幻想问题会自动消失”等。
个体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对每个项目进行 4 级评分(0 = 从不,1 = 偶尔,2 = 有时,3 = 经常)。
计分方式:
分别计算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的总分。积极应对得分越高,表示个体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消极应对得分越高,表示个体更倾向于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
3. 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是广泛使用的心理健康评估工具,虽然它并非专门用于评估心理压力,但可以反映个体在压力下的心理症状。
核心内容:
SCL-90 包含 90 个项目,涵盖以下 9 个维度:
躯体化: 涉及身体不适的症状,例如头痛、胃痛、肌肉酸痛等。
强迫症状: 涉及强迫性思维和行为,例如反复检查、反复清洗等。
人际关系敏感: 涉及对人际关系的担忧和敏感,例如感到自卑、容易被他人拒绝等。
抑郁: 涉及抑郁情绪和症状,例如感到悲伤、失去兴趣、睡眠障碍等。
焦虑: 涉及焦虑情绪和症状,例如感到紧张、害怕、心慌等。
敌对: 涉及敌对情绪和行为,例如感到愤怒、易怒、想攻击他人等。
恐怖: 涉及对特定事物或情境的恐惧,例如害怕人群、害怕高处等。
偏执: 涉及偏执思维和行为,例如感到被人监视、怀疑他人动机等。
精神病性: 涉及精神病性症状,例如幻觉、妄想等。
个体需要根据过去一周内的感受,对每个项目进行 5 级评分(0 = 没有,1 = 很轻,2 = 中等,3 = 偏重,4 = 严重)。
计分方式:
可以计算每个维度的平均分,也可以计算总分。分数越高,表示个体在相应维度或整体上的心理症状越严重。
4.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STAI) 是用于评估个体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工具。状态焦虑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感受到的暂时性焦虑,而特质焦虑是指个体普遍存在的焦虑倾向。
核心内容:
STAI 包含两个部分,分别评估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
状态焦虑量表: 包含 20 个项目,要求个体根据当前感受,对每个项目进行 4 级评分(1 = 完全没有,2 = 有些,3 = 很多,4 = 非常多)。例如,“我现在感到平静”、“我现在感到紧张”、“我现在感到不安”等。
特质焦虑量表: 包含 20 个项目,要求个体根据一般情况下的感受,对每个项目进行 4 级评分(1 = 几乎没有,2 = 有些,3 = 很多,4 = 非常多)。例如,“我通常感到放松”、“我通常感到担心”、“我通常感到紧张”等。
计分方式:
分别计算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个维度的总分。分数越高,表示个体在相应维度上的焦虑程度越高。
使用心理压力自测量表的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量表: 根据自身需求和量表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心理压力自测量表。
认真阅读指导语: 在填写量表之前,务必认真阅读指导语,了解每个项目的含义和评分标准。
如实回答问题: 根据自身真实感受,如实回答每个问题,避免主观臆断或迎合心理。
正确理解结果: 心理压力自测量表的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如果感到心理压力过大,建议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
心理压力自测量表帮助个体初步了解自身的心理压力水平。通过了解不同量表的核心内容和评估维度,个体可以选择合适的量表进行自评,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自测量表的结果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的心理评估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