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克人格问卷(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由英国心理学家H. J. 艾森克编制的一种自陈量表,是在《艾森克人格调查表》(EH)基础上发展而成。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制订,1952年首次发表,1975年正式命名。有成人问卷和儿童问卷两种格式。包括四个分量表:内外倾向量表(E),情绪性量表(N),心理变态量表(P,又称精神质)和效度量表(L)。有男女常模。P、E、N量表得分随年龄增加而下降,L则上升。精神病人的P、N分数都较高,L分数极高,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中国的修订本仍分儿童和成人两式,但项目数量分别由原版的97和107变为88及88项。因量表题目少,使用方便,比较适用。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人格测评工具,旨在评估个体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差异。该问卷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及其妻子西迪·埃依森克(Sybil Eysenck)于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开发的。
艾森克人格问卷基于艾森克的“维度模型”,认为人格可以通过两个关键维度来描述:外向(Extraversion)与内向(Introversion),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与神经质(Neuroticism)。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可选维度——虚假回答(Lie)用于检测被评测者是否作出了虚假回答。
这个问卷通常由一系列问题组成,被评估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倾向,在每个问题中选择最符合自己的答案。问题涵盖了各种方面,如行为倾向、情绪反应、兴奋水平等。
通过对回答进行计算和分析,艾森克人格问卷可以得出个体在每个人格维度上的得分和排名。这些得分可以用来描述被评估者在外向与内向、情绪稳定性与神经质等方面的倾向。
该问卷广泛应用于研究和临床实践领域。在研究中,它可以帮助心理学家和研究者了解不同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探索人格与其他特征之间的关系。在临床实践中,艾森克人格问卷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帮助专业人士了解患者的人格特征和潜在问题,为治疗计划提供参考。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一种评估工具,不能完全定义一个人的人格。人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测试结果也可能受到被评估者主观回答的影响,因此在解释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他信息。
艾森克人格问卷可以以自评或他评的形式使用,即个体自己填写或由他人填写。自评版本适用于那些有能力自我评估的个体,而他评版本则适用于评估他人的人格特征。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人格特征和个性差异的测评工具。通过对被评估者所作回答进行计算和分析,它提供了关于外向与内向、情绪稳定性与神经质等方面的个体倾向的描述。然而,个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受多种因素影响,测试结果应结合其他信息进行全面解释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