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克于1916年出生于德国柏林,其父母亲都是演员。在艾森克2岁时,父母离异。之后,由祖母将其抚养成人。
艾森克后来到法国第戎大学学习文学和历史。之后又去伦敦大学学习。他本来打算学习物理和天文学,但因为自己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就选了一个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专业——心理学。
1935年,艾森克在伦敦大学师从斯皮尔曼学习心理学。1938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40年,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二战期间,艾森克以心理学家的身份任职于磨坊山急救医院,1945年任伦敦莫玆利医院专职心理学家。1955年任伦敦大学心理学教授、伦敦大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并兼任莫玆利和贝思莱姆皇家医院的心理学家。期间,艾森克开创了临床心理学的工作,由他领导的心理学系,是第一个培养临床心理学家的机构,并用于发展行为治疗的方法。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分标准主要包括四个维度:外向性(E),定向性(N),虚假(L),神经质(P)。以下是评分标准的一般解释:
1. 外向性(E):该维度衡量个体在社交互动和外部环境中的行为表现。高得分者可能具有外向、冒险、富有活力的特点,而低得分者可能更偏向内向、安静、谨慎。
2. 定向性(N):该维度衡量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定位。高得分者可能更注重个人生活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而低得分者可能更注重外部事物和客观事实。
3. 虚假(L):该维度衡量个体对社会规则和期望的接受程度。高得分者可能更加坦诚和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低得分者可能更容易适应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
4. 神经质(P):该维度衡量个体情绪稳定性和应对压力的能力。高得分者可能更容易感到紧张、焦虑和易怒,而低得分者可能更稳定、冷静和自信。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为自陈量表,实施方便,有时也可以做团体测验,是我国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人格测验。但其条目较少,反映的信息量也相对较少,故反映的人格特征类型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