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这个词是舶来的,英文是Narcissus(源自希腊神话),在神话故事中纳西塞斯只顾看自己,眼中无他人。
他只希望听到别人赞扬他、表扬他,而他其实已经没有能力和精力分出神、分出心思来关注别人。
弗洛伊德说: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心思全在自己身上,不在别人那。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NPD(Kohut,1968),这类人往往专注权力与成功,缺乏同理心,过分夸大自我,认为他人应该无条件地顺从他。
《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5》中也明确了 NPD 属于B群人格障碍症,并为其诊断建立了标准。
根据DSM-5,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通常有以下五种表现:
1. 自我中心和自尊膨胀
认为自己自己比他人更重要,是 NPD 的核心特征(Krizan & Herlache, 2018)。
自恋性人格障碍(NPD)患者通常极端关注自身,但他们的自尊感不是建立在真实的成就或能力之上,而是一种过度膨胀的自我认识。
他们喜欢讲述自己在各个领域的非凡成就。
比如你总会听到他们强调自己的付出,自己对他人的重要性,即使这些“成就”并未发生或被严重夸大。
2. 对赞美和钦佩的过度渴望
NPD们需要周围人源源不断的赞美,来维护和增强自己膨胀的自我形象。
因此,他们的人际关系通常是为了得到他人赞扬和仰慕的工具,而不是为了寻求体验亲密感,互惠感。
同时,他们的自尊感非常脆弱,当期待的赞美和认可没有实现时,他们会感到极度的不满和沮丧(Miller et al., 2011)。
他们可能会把这种行为视为背叛,并开始贬低对方。
3. 缺乏对他人感受的共情
NPD们往往对他人的需求和感受表现出明显的忽视。
他们不在乎他人的喜怒哀乐,他们更希望能够贬低对方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控制对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NPD很会“假装共情”。
他们可能会先听你倾诉,之后再评判和责备你的情绪,当你情绪崩溃的时候再补上一刀。
4. 常常妒忌他人或认为他人妒忌自己
NPD们会有一种强烈的妒忌行为,或认为他人妒忌自己,并且这种嫉妒往往带有恶意。
比如,他们不会客观地看待别人的成就,反而会揣测对方是不是走了后门。
同时,NPD们不会通过提升自己来消除现实的差距,只会在心中用贬低和否认来构建自己的防御机制。
这不仅反映了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过度评估,也暴露了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竞争性和对比性思维模式。
5. 通过傲慢的自我包装,实施对他人的掌控
NPD们可能表现出傲慢和高傲的行为或态度,这种自大的表现方式在亲密关系中尤为明显。
他们可能会不顾对方感受地自吹自擂,或是贬低对方来提升自己的地位(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比如,在伴侣关系中,NPD通过自我包装让对方产生好感,同时施加压力让对方成为亏欠者,“要不是我,你不可能有现在的生活”,从而实现对对方的掌控。
从内心角度判断NPD才更为准确
我们说到NPD时,很容易想起NPD的一些常见特点,比如自我中心、缺乏同理心、利用他人、贬低他人、自恋受挫时容易暴怒等等。
然而,有不少心理专家认为不应该单纯从行为表现来判断人格障碍类型,而应更加关注其内心世界。
从内心来看,自恋型人格障碍有两大类:
1.傲慢自大类
Gabriel称这类为目中无人型自恋者,内心独白是“我很棒,每个人都应该崇拜我。”
他们用过度膨胀的自尊来防御自尊不足,不断需要“自恋补给品”来证明自己重要、能力强、漂亮、有权、有钱。
2.抑郁空虚类
Gabriel称这类为过度警觉型自恋者,内心独白是“接下来我该从哪里汲取自尊呢?我需要有人来确认一下我这个人还不错。”
DSM并没有收录这一类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因此这类NPD往往会被诊断为抑郁。
这类NPD的抑郁是因为“我很空洞、空虚,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我需要有人来帮我感到自己受欢迎、很知名、有权力”,然而“我找不到,所以我抑郁了。”
他们的抑郁更侧重羞耻感,会觉得只有自己变得又漂亮又有钱又有人脉,自己的抑郁才能好起来。
常见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测试方法
自恋人格量表(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Inventory,NPI):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测试工具,由 40 个项目组成,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测试内容包括自我中心、自大、权利感、优越感等方面。
病理性自恋量表(Pathological Narcissism Inventory,PNI):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估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严重程度,包括夸大自我、缺乏共情、权利感、人际关系问题等七个维度。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MMPI 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格测验,其中也包含了一些与自恋型人格障碍相关的项目。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分析,可以了解个体是否存在自恋倾向。
参考文献(*请注意,文章仅供参考,诊断需由专业精神科医生完成。):
1.Kohut, H. (1971). The Analysis of the Self: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he Psychoanalytic Treatment of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s. New York: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2.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DSM-5. Washington, DC: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