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 - RISC - 10 量表由 Connor 和 Davidson 在 2003 年编制而成,是对原版 25 项 Connor - Davidson 心理韧性量表(CD - RISC)的精简版本。该量表旨在通过一系列问题,快速且有效地评估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它涵盖了多个与心理韧性相关的核心要素,通过受测者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量化其在面对压力和逆境时的适应能力和反弹能力。
CD - RISC - 10 量表的构成维度
个人胜任力:此维度主要涉及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和信心。例如,量表中的问题可能包括 “我能适应变化”“我能应对困难局面” 等。那些在这一维度得分较高的人,往往相信自己具备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在面对逆境时更有可能主动采取行动,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对生活的掌控感:该维度体现个体对生活事件的掌控感和自主感。相关问题可能会询问受测者 “我觉得自己能控制生活中的重要事情”。具有较高掌控感的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能够影响生活的走向,面对压力时,他们不会轻易陷入无助和绝望的情绪,而是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
社会支持感知:强调个体对周围社会支持网络的感知和利用能力。量表中或许会有 “当我遇到麻烦时,我能得到他人的帮助” 这类问题。得分高的个体,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来自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支持,并且懂得在需要时寻求并借助这些支持来度过难关。
积极接受变化:反映个体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变化的接纳态度。例如问题 “我能接受生活中发生的重大变化”。善于积极接受变化的人,能够更快地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和情况,减少因变化带来的冲击和压力。
精神影响:这一维度涉及个体的精神信仰、价值观等对其应对逆境的影响。如 “我的信仰(精神追求)帮助我度过艰难时期”。有坚定精神信仰的人,在面对困境时,往往能够从其信仰中汲取力量,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坚持下去的勇气。
CD - RISC - 10 量表的应用场景
心理健康临床评估:在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心理医生可以借助 CD - RISC - 10 量表快速了解来访者的心理韧性水平。这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心理韧性较低的来访者,医生可能会着重帮助他们提升自我效能感,培养积极的应对策略,同时引导他们构建和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教育领域:在学校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该量表评估学生的心理韧性,及时发现那些在面对学业压力、同学关系问题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的学生。对于心理韧性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如开展挫折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职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在员工选拔和培训过程中,使用 CD - RISC - 10 量表可以筛选出心理韧性较强的员工,这些员工在面对工作压力、职场变动时可能表现得更为出色。同时,对于心理韧性有待提高的员工,企业可以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提升应对工作挑战的能力,降低因工作压力导致的离职率。
灾难与危机应对研究:在经历自然灾害、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危机后,研究人员可以运用该量表评估受灾人群的心理韧性,了解他们的心理恢复情况。这对于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促进受灾人群的心理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CD - RISC - 10 量表的优势
优势:该量表具有简洁性,仅包含 10 个项目,施测时间短,便于快速获取结果,无论是在大规模调查还是临床紧急评估中都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同时,它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经过大量的研究验证,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此外,该量表涵盖的维度全面,从多个角度评估心理韧性,为深入了解个体的应对能力提供了丰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