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测试
abo性别测试及信息素

abo性别测试及信息素

你的abo信息素检测单测试 你的abo信息素检测单测试
已有18人参与测试 20道精选问题
43人支持了该文章

  在当代亚文化圈层中,ABO性别设定与信息素概念正以惊人的速度突破次元壁,从网络文学、同人创作蔓延至大众话语体系。这一源自欧美同人圈的架空世界观,通过将人类划分为Alpha(领导者)、Beta(普通人)、Omega(生育者)三类性别,并赋予其动物性信息素互动模式,构建出充满张力的权力结构与情感叙事。随着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的热议,甚至出现自称能“检测ABO性别”的测试工具,引发关于性别认知、生物本能与社会建构的深层讨论。本文将从ABO设定的文化起源、信息素的科学真相、虚拟测试的心理机制三个维度,剖析这场幻想与现实的交织实验。

  一、ABO性别体系:从同人创作到文化现象的演化路径

  1. 架空世界的生物学重构

  ABO世界观(Omegaverse)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前后的欧美同人小说创作,创作者通过重新定义人类性别体系,为角色关系注入动物性本能冲突。三类性别的设定借鉴了狼群社会结构:

  - Alpha:占人群10%-15%,体格强健,具有支配性与保护欲,可释放强烈信息素压制他人。

  - Beta:占比约70%-80%,无显著信息素特征,构成社会主体。

  - Omega:占比5%-10%,生育能力突出,周期性进入发情期,散发诱导性信息素。

  这种设定打破了传统二元性别框架,将生理属性与社会角色深度绑定,创造出“支配-服从”“标记-归属”等戏剧冲突。例如,Alpha与Omega间的信息素吸引常被描绘为不可抗的宿命羁绊,而Beta则代表挣脱生物本能束缚的“正常人”。

  2. 文化扩散与本土化改造

  2015年后,ABO文化经亚洲同人圈二次创作,衍生出独特变体:

  - 中式ABO:弱化狼群隐喻,强化修仙、权谋等东方元素,如《天官赐福》同人中的“乾元/中庸/坤泽”体系。

  - 性别平权投射:部分作品通过Omega反抗信息素控制的情节,暗喻现实中的性别压迫与身体自主权争夺。

  - 商业化转型:晋江文学城等平台出现大量ABO题材原创小说,推动该设定从边缘亚文化进入大众视野。

  据2023年《网络文学类型报告》,ABO题材作品年度新增量同比增长240%,相关话题微博阅读量超50亿次,形成独特的“性别幻想经济”。

  二、信息素:科学真相与虚构演绎的双重镜像

  1. 现实中的化学信使

  信息素(Pheromone)确为真实存在的生物化学物质,动物通过释放这类分子传递求偶、警报等信号。科学界已发现:

  - 哺乳动物信息素:小鼠的MHC基因相关肽影响配偶选择;母猪发情时释放的雄烯酮可引发公猪反应。

  - 人类研究争议:尽管发现腋下分泌物中的雄二烯酮与雌四烯醇可能影响情绪(如增强异性吸引力),但人类是否拥有功能性信息素系统仍无定论。2017年《自然》期刊综述指出,人体缺乏犁鼻器(动物感知信息素的主要器官),相关效应多通过普通嗅觉通路间接实现。

  2. ABO设定的科学戏仿

  ABO世界观对信息素的夸张演绎,实质是对生物本能的社会化隐喻:

  - 权力可视化工具:Alpha信息素的“压制效应”象征现实中的权威震慑(如领导力气场),Omega信息素的“诱惑性”暗合对性吸引力的物化焦虑。

  - 身体政治寓言:发情期失去理智、标记行为确立从属关系等设定,折射出对激素支配、婚姻制度的批判性思考。如《残次品》同人中Omega主角通过抑制剂维持理性,可视为对避孕药与身体自主权的隐喻。

  - 科技伦理困境:虚构的“信息素阻隔贴”“抑制剂”等道具,对应现实中的性别化药物(如避孕药、睾酮补充剂),引发关于技术干预本能的伦理讨论。

  三、ABO性别测试:虚拟身份建构的心理密码

  1. 测试机制的解密

  所谓“ABO性别测试”多为兴趣问卷,通过行为偏好题投射心理倾向:

  - 权力动机测量:如“危机中更倾向于领导团队还是服从指挥”对应Alpha/Beta倾向。

  - 风险偏好评估:选择“尝试极限运动”可能增加Alpha判定概率。

  - 情感模式分析:偏好“激烈而宿命的爱情”常导向Omega角色。

  此类测试本质上属于巴纳姆效应的变体——通过模糊描述引发自我认同,其流行反映出现代青年对确定性身份标签的渴求。2022年某社交平台调研显示,参与测试的用户中,65%认为结果“部分符合自我认知”,仅12%认真看待其科学性。

  2. 心理代偿机制

  ABO测试的流行暗含深层社会心理:

  - 逃避现实性别压力:在虚拟性别中体验不同于生理性别的角色(如女性选择Alpha身份获得力量感)。

  - 解构传统性别范式:三性系统为多元性别表达提供想象空间,非二元群体可能通过Beta身份获得归属感。

  - 社群认同构建:测试结果成为圈层社交货币,如“INFJ-A”“Alpha-Omega”等标签构成新型身份联盟。

  ABO性别测试与信息素概念的流行,是一面折射时代焦虑的多棱镜——既有对生物决定论的戏谑反抗,也暴露出现代人渴望被分类、被定义的深层不安。当我们在虚拟测试中勾选选项时,或许真正探寻的并非“我是哪种ABO性别”,而是“我希望如何被世界看见”。正如神经科学家安雅·罗伊所言:“人类大脑既是生物化学的奴隶,也是意义的创造者。”在科学与幻想的交界地带,我们既要警惕伪科学的侵蚀,也应珍视这种集体创作所展现的文化生命力——毕竟,所有关于性别与本能的故事,最终都是人类理解自身困境的隐喻诗篇。

来自《趣味测试》频道
你的abo信息素检测单测试
你的abo信息素检测单测试
20道精选问题.深度专业分析
开始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