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Q 的主要目的是快速、简便地识别可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个体。它是自我报告式问卷,MDQ 并非诊断工具,而是筛查工具,其阳性结果提示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评估。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以情绪的极端波动为特征,包括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由于其症状的多样性和与其他精神疾病的重叠,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常常面临挑战。MDQ 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提高双相情感障碍的早期识别率,从而使患者能够尽早获得适当的治疗。
MDQ 的结构
MDQ 通常包含三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都评估双相情感障碍的不同方面。
第一部分:躁狂/轻躁狂症状评估
这部分是 MDQ 的核心,包含一系列描述躁狂或轻躁狂症状的问题。这些问题涵盖了情绪、行为、思维和生理等多个方面。例如,问题可能涉及情绪高涨、精力充沛、睡眠需求减少、思维飞跃、冲动行为等。
这部分问题的设计捕捉个体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通常是过去一年)是否经历过这些症状。问题的措辞通常简洁明了,易于理解,以便受试者能够准确地自我评估。
第二部分:症状的共现性评估
这部分评估第一部分中报告的症状是否同时发生。双相情感障碍的特征之一是躁狂或轻躁狂症状的集群性出现。因此,MDQ 会询问受试者是否在同一时期内经历过多种躁狂或轻躁狂症状。
这部分问题的目的是提高 MDQ 的特异性,减少假阳性结果。如果受试者报告经历过多种躁狂或轻躁狂症状,但这些症状并非同时发生,那么 MDQ 的结果可能不会被认为是阳性。
第三部分:症状引起的临床显著损害评估
这部分评估第一部分中报告的症状是否对受试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显著的损害。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之一是症状必须对个体的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造成显著的损害。
这部分问题通常会询问受试者,他们报告的症状是否导致了他们在工作、学习、人际关系或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果受试者报告的症状没有引起显著的损害,那么 MDQ 的结果可能不会被认为是阳性。
MDQ 的评分方式
MDQ 的评分方式相对简单,但需要遵循特定的规则。
第一部分评分
对于第一部分中的每个问题,受试者需要回答“是”或“否”。每个回答“是”的问题计为 1 分。
第二部分评分
第二部分通常只有一个问题,询问受试者是否在同一时期内经历过多种躁狂或轻躁狂症状。如果受试者回答“是”,则计为 1 分;如果回答“否”,则计为 0 分。
第三部分评分
第三部分通常只有一个问题,询问受试者报告的症状是否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显著的损害。如果受试者回答“是”,则计为 1 分;如果回答“否”,则计为 0 分。
MDQ 结果的判断
根据 MDQ 的评分规则,通常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认为 MDQ 的结果为阳性:
第一部分中回答“是”的问题数量达到或超过一定的阈值(例如,7 个或更多)。
第二部分回答“是”。
第三部分回答“是”。
如果受试者满足以上所有三个条件,则 MDQ 的结果被认为是阳性,提示可能存在双相情感障碍。需要强调的是,MDQ 的阳性结果并不等同于诊断,而是提示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评估。
心境与情绪障碍问卷 (MDQ) 通过评估躁狂/轻躁狂症状、症状的共现性和症状引起的临床显著损害来识别可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