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人” 和 “e 人” 的概念源于 MBTI16 型人格测试。在这个测试中,“i” 代表内倾型(Intraversion),“e” 代表外倾型(Extraversion)。MBTI 全称为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由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和她的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在 70 多年前构建。
MBTI 测试由四个维度组成,除了内倾与外倾这一维度,还有感觉(Sensing)与直觉(Intuition)、思考(Thinking)与情感(Feeling)、判断(Judging)与知觉(Perceiving)。这些维度反映了人们在收集信息、作出决定以及处理问题时的不同方式。
例如,一个人可能是 ISTJ(内向、感觉、思考、判断)或 ENFP(外向、直觉、情感、知觉)等不同的人格类型。在 MBTI 体系中,“i 人” 倾向于内向、安静和更注重自我反思。他们更喜欢独处并在心中思考问题,相比于探索外部世界,在探索自己的内部世界时感觉更自在。而 “e 人” 则倾向于外向、主动与他人交往和参与外部活动。他们更喜欢与他人相处,在和他人交换意见时促进自己的思考,往往较为擅长社交,能在社交中感受到快乐。
“i 人” 与 “e 人” 的学习考试表现:
(一)学习搭子
“i 人” 在学习搭子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可能并不主动寻求学习伙伴,但如果被邀请加入,也不会拒绝。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太活跃,常常潜水,但当他人需要鼓励或资料时,“i 人” 会毫不犹豫地给予回应。他们更倾向于在自己的节奏下学习,不希望被过多打扰。
相比之下,“e 人” 则视学习搭子为学习的必要条件。他们热衷于组织学习小组,积极探讨学习问题,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取能量和动力。“e 人” 总是充满热情,能够带动整个学习小组的氛围,成为积极分子。
(二)学习方式
“i 人” 在学习过程中,喜欢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他们不主动去麻烦别人,认为自己有能力通过思考和探索找到答案。对于 “i 人” 来说,独自钻研问题是一种享受,他们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深入思考,不受外界干扰。
而 “e 人” 则更喜欢与他人互动交流来解决问题。他们相信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和分享,可以更快地弄清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交流过程中,“e 人”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
(三)学习打卡
“i 人” 通常会做好周计划,以一种相对稳定的节奏进行学习。他们可能一天打卡两次,分别在早上学习前和晚上学习结束后,以此来监督自己的学习进度。也有一些 “i 人” 选择不打卡,将进度默默记在心里,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
“e 人” 则不同,他们学完一个章节就要打卡一次,一天下来打卡无数次。他们喜欢随时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度,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四)学习技巧
“i 人” 擅长通过整理笔记和书写来加深复习。他们会认真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反复书写和回顾,不断复盘,从而找到自己的薄弱点。这种方式让 “i 人” 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e 人” 则喜欢通过不断地输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他们会积极参与讨论、演讲等活动,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记得更牢,理解得更深。
(五)学习氛围
“i 人” 通常是各类学习场所的边角位置爱好者,或者是各种群聊里面的潜水怪。他们不喜欢过于热闹的学习氛围,更喜欢安静地独自学习。有些 “i 人” 甚至干脆不加入群聊,享受一个人的学习时光。
“e 人” 则是一切活动的积极发言人,他们热衷讨论各种考试相关甚至不相关的话题。只要开口说话,没几个小时停不下来。他们喜欢在活跃的氛围中学习,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来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
(六)学习放松
“i 人” 在学习放松时,喜欢独处的活动。他们可能会选择睡懒觉、看电影、享受 wifi 空调西瓜,或者进行读书写作、绘画瑜伽等活动,通过这些方式舒缓身心,恢复精力。
而 “e 人” 则认为没出门等于没休息。他们喜欢和闺蜜好友逛街聚会度过放松时光,在社交活动中释放学习压力,获取新的能量。
性格特点区别:
“i 人” 特点
“I 人” 通常较为内敛,他们更倾向于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探索和思考。在独处时,“i 人” 能够深入地反思自己的经历、情感和想法。例如,据研究显示,有 70% 的 “I 人” 表示在独处时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非常注重内心感受,对于外界的刺激和变化较为敏感。在面对选择时,“i 人” 会仔细权衡各种因素,谨慎地做出决定。例如,在选择职业时,“i 人” 可能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自我评估和研究,确保选择的职业符合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
虽然 “I 人” 在陌生人群中可能会显得比较安静和保守,但在熟悉的人群中,他们也会逐渐放松下来,展现出真实的自我。他们可能会与亲密的朋友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e 人” 特点
“E 人” 则外向开朗,他们热衷于与他人交流和表达自己。在社交场合中,“e 人” 总是充满活力,能够轻松地与不同的人建立联系。有数据表明,80% 的 “E 人” 在社交活动后会感到心情愉悦和充满能量。
他们善于通过交流来获取信息和灵感,并且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e 人” 的开朗自信使他们在人群中很容易成为焦点,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畏惧他人的评价。
“E 人” 活跃于各种社交场合,无论是聚会、活动还是工作场合,他们都能迅速融入其中,与他人互动。他们享受与他人在一起的时光,通过社交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例如,“e 人” 可能会组织各种聚会和活动,邀请朋友和同事一起参加,共同度过愉快的时光。
生活中的 “i 人” 与 “e 人”
(一)聚餐篇
“e 人” 在聚餐中就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他们的热情能够瞬间点燃整个聚餐的氛围。一进入餐厅,“e 人” 便会主动与大家打招呼,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仿佛整个世界都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明亮。他们会积极地与每个人交流,分享最近的趣事和经历,让餐桌上充满欢声笑语。无论是讨论美食的味道,还是讲述生活中的小插曲,“e 人” 总是能够找到话题,让聚餐变得热闹非凡。
而 “i 人” 在聚餐时则更倾向于遵守 “食不言” 的规矩。他们可能会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专注于美食的品尝。然而,这并不意味着 “i 人” 不享受聚餐的时光。他们虽然言语不多,但会用心感受聚餐的氛围,与朋友们在一起的温暖。当遇到感兴趣的话题时,“i 人” 也会偶尔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聚餐的过程中,“i 人” 也会默默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享受着与朋友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二)拍照篇
“e 人” 的照片就像一场充满活力的视觉盛宴。他们的相册中,或许有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五彩斑斓的光芒照亮整个画面;或许有被阳光沐浴的花朵,鲜艳欲滴,生机勃勃。“e 人” 在拍照时,总是充满自信地摆出各种 pose,“大笑”“wink” 等表情信手拈来,他们总能让静止的照片充满无穷生机。照片虽然是被定格的,但 “e 人” 身上迸发的活力却仿佛要冲破画面,感染着每一个看到照片的人。
“i 人” 则追求照片的意境美。他们喜欢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或许是可爱的小动物在草地上嬉戏,或许是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的斑驳光影,或许是黑夜中亮着的万家灯火。“i 人” 的照片能给人带来某种心境,让人感觉亲切、温和。在每一个稍纵即逝的当下瞬间,“i 人” 总能捕捉到天地万物的那份诗意与美感,用照片诉说着他们内心深处的故事。
(三)社交篇
“e 人” 在社交中主动出击,他们与生俱来的表现力、感染力让他们在社交场合中如鱼得水。“不聊天怎么能认识呢?” 这是 “e 人” 的口头禅。他们善于与不同的人交流互动,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朋友,“e 人” 都能轻松地找到话题,展开一场愉快的对话。“e 人” 的朋友圈庞大,他们通过社交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这些人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让朋友们了解自己的动态。
“i 人” 在社交中则更显含蓄。他们的社交是建立在舒适感之上的,“i 人” 更喜欢和熟悉的朋友一起分享生活的乐趣与浪漫。在与朋友相处时,“i 人” 会更加放松,展现出真实的自我。他们可能不会像 “e 人” 那样主动去结识陌生人,但对于真正的朋友,“i 人” 会用心去经营这份友谊。他们会在朋友需要的时候默默陪伴,给予支持和鼓励。
(四)微信朋友圈
“e 人” 的朋友圈是他们展示自己的窗口。出去旅游、吃到好吃的、参加有趣的活动…… 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朋友圈素材。对 “e 人” 来说,发朋友圈是使美好生活有迹可循的方式。他们通过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成就,同时也希望得到朋友们的点赞和评论。“e 人” 的朋友圈充满了活力和色彩,让人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而很多 “i 人” 会选择 “仅三天可见”。古人言 “喜怒不形于色”,今天亦有 “i 人” 的 “哀乐不显于朋友圈”。对 “i 人” 来说,他们更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可能不希望过多地暴露自己的生活,而是选择在内心深处独自品味。“i 人” 的朋友圈更加内敛,他们可能会偶尔分享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的内容,但不会像 “e 人” 那样频繁地展示自己的生活。
“i 人” 的幸福清单:
“i 人” 的幸福往往来自于内心的宁静与自我满足。
休息日是好天气,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宁静,无需社交,独自感受阳光的温暖,据统计,有 60% 的 “i 人” 表示好天气能让他们心情愉悦。
逛超市购买新鲜蔬果,在挑选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烟火气,同时也能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去公园,远离喧嚣,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75% 的 “i 人” 认为公园是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身边的朋友同事都是有边界感的人,让 “i 人” 在社交中感到舒适,不会被过度打扰。
受小猫小狗的欢迎,小动物的陪伴能给 “i 人” 带来温暖和安慰。
听到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会让 “i 人” 深感被认可和珍惜。
拒绝一个有陌生人在场的聚会,避免不必要的社交压力。
去很久以前爱吃的餐厅,味道还是一如既往地好,回忆起美好的过去,感受生活的稳定。
和朋友 / 爱人深度交谈,在亲密的关系中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下雨天和小猫一起赖床,享受慵懒的时光。
听十年前就爱听的歌,唤起美好的回忆。
逛书店,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在家看电影,独自享受电影带来的情感冲击。
为朋友精心挑选的礼物朋友非常非常喜欢,这种付出得到回报的感觉让 “i 人” 很满足。
朋友记住你说过的小事,然后在某个非常平常的日子帮你实现,感受到被在乎的温暖。
床品柔软舒适,为良好的睡眠提供保障。
反复刷以前喜欢的老剧,重温经典,感受岁月的美好。
新买的沐浴露 / 洗衣液 / 香氛很好闻,提升生活的品质。
把洗干净的衣服一件件晾好,享受生活的小确幸。
遇到的服务人员很友善,让 “i 人” 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夕阳很美,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内心充满宁静。
和朋友一起发呆,漫无目的地闲聊,享受轻松的时光。
周末什么都不做,只休息,放松身心,恢复精力。
外卖员按照你的备注,没有敲门,把外卖放在了门口,避免被打扰。
你分享的歌,有人真的认真听了,感受到被理解和关注。
你写的文字引发了共鸣,这种心灵的契合让 “i 人” 深感满足。
运动,头脑放空,感受自己的身体,释放压力,保持健康。
种一小株植物,看它每天的变化,感受生命的成长。
一个人吃饭,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吃,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享受独处的时光。
翻相册,里面都是珍贵的回忆,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感受生活的温暖。
“e 人” 的幸福清单:
“e 人” 的幸福则更多地来自于社交和外部的认可。
参加聚会,与朋友们一起狂欢,享受社交的乐趣,有 85% 的 “e 人” 表示聚会能让他们充满活力。
出去旅游,刚好碰到当地的欢庆活动,融入当地的文化氛围,结交新朋友。
被认识的新朋友夸:“我好喜欢你!”,这种赞美让 “e 人” 感到自信和满足。
为朋友挺身而出,展现自己的勇敢和义气。
和朋友一起拍土味但快乐的短视频,分享快乐,留下美好的回忆。
小组工作被推选为汇报发言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和魅力。
每到节假日都有不同的朋友邀请出去玩,感受被需要和受欢迎的感觉。
在外面过生日,收到店里其他客人的祝福,让 “e 人” 感到特别和幸福。
发的朋友圈每次都有很多赞和评论,得到朋友们的关注和认可。
顺手帮助陌生人,收到对方的感谢,传播正能量,同时也获得自我价值感。
维持正义 / 秩序,周围的人投来感谢的目光,展现自己的责任感和担当。
睡饱醒来感受精力充沛的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和社交活动。
出去玩的时候都是好天气,心情更加愉悦。
出门遇见熟人,刚好目的地一致,可以一起玩啦,增加社交的机会。
成功开导心情不好的朋友,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帮助他人。
健身,欣赏自己的肌肉线条,展示自己的健康和活力。
组局介绍新朋友和老朋友认识,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抛出的每一个梗都被接住了,享受幽默带来的快乐。
尝试新鲜事物,丰富生活体验,满足好奇心。
给朋友分享一万件有趣的事情,朋友挨个回复了,增强彼此的联系和互动。
买五彩缤纷的衣服和配饰,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时尚品味。
换发型或染发,改变形象,吸引他人的关注。
出去旅游,听陌生人讲故事,拓宽视野,丰富人生阅历。
永远有人陪,不会感到孤独。
出门被人问口红 / 香水 / 衣服 / 鞋的链接,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美。
“i 人” 和 “e 人” 只是简单分类,每个人都是复杂个体,不应被标签限制,都能从生活中获得欢喜和力量。
无论是 “i 人” 还是 “e 人”,都有各自独特的幸福来源和生活方式。“i 人” 在独处中寻找宁静与满足,他们享受着一个人的时光,从大自然、书籍、音乐、艺术等中汲取力量。而 “e 人” 则在社交中绽放光彩,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交流和分享,获得快乐和认可。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将自己或他人简单地归为 “i 人” 或 “e 人”。每个人都是多面的,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有时候,一个看似内向的 “i 人” 也可能在特定的场合中变得开朗活跃;而一个外向的 “e 人” 也可能需要独处的时间来反思和充电。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差异,不要用单一的标签去定义他人。同时,我们也不要被自己的性格特点所束缚,要勇于尝试新的事物和挑战,拓展自己的舒适区。无论是 “i 人” 还是 “e 人”,都可以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不足。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学会理解和包容不同性格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更加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社会。让我们摒弃简单的分类和标签,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