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术语是由SherringtonC.S.(1906),LashleyK.S.(1964)提出的,并广泛地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Ayres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Ayres职业治疗及实验的研究结果,首先系统地提出T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IntegrationTheory,1972)。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人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作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接触顺利。这一理论涉及了脑功能及发展、学习及学习障碍和治疗这三部分。依据感觉统合的理论,感觉输人的控制是学习活动的主要环节,学
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是一种用于评估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常用工具。该问卷由英国心理学家MichaelRutter教授于1960年代开发,旨在帮助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和诊断儿童的行为问题。现在人们一般认为儿童行为问题(Childhoodbehaviourdisorders)包括行为和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如:违纪行为有攻击,不听管教,偷窃,逃学,离家出走,纵火等,情绪问题又称神经症问题包括焦虑,恐惧,抑郁和人际关系困难。常用的儿童行为问卷有Achenbach量表,Conners量表和Rutter问卷,这些问卷在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各有特色,分别回答不同范围的问题。通过Rutter儿童行为问卷,专业人
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RRSQ)是英国伦敦大学Russell医生于1974年编制,原有34个条目,后经过修改,成为目前的24个条目。此24个条目分别隶属两大维度:社会心理维度和药理维度。共有八个分量表,即心理意象(Psychologicalimage),手口活动(Handmouthactivity),享乐(Indulgent),镇静(Sedative),刺激(Stimulation),瘾(Addictive),自动(Automatic)和辅助量表,其中前3个分量表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后5个分量表与依赖、成瘾有关。另外,将瘾、自动和辅助分量表分相加即为依赖分。
儿童自我意识反映了儿童对自己在环境和社会中所处的地位的认识,也反映了评价自身的价值观念,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完善人格特征的重要保证。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方面,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儿童从婴儿期起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至青春期渐趋成熟。如果在发育过程中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儿童的自我意识出现不良倾向,则会对儿童的行为、学习和社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使儿童的人格发生偏异。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hildren'sself-conceptScale)是美国心理学家DBEV及Piersharris于1969年编制、197
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是一种常用的心理评估工具,旨在评估儿童和青少年的行为问题和注意力困难。该问卷广泛应用于临床、教育和研究领域,可以帮助专业人士了解儿童的行为表现以及可能存在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等问题。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由心理学家C.KeithConners博士于20世纪后半叶开发,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评估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该问卷包含一系列问题,涵盖了儿童行为的多个方面,包括注意力、多动性、冲动和社交互动等。使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专业人士可以获得儿童行为问题的详细评估结果,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或多动症等注意力障碍,并提供相应的干预
Carroll抑郁自评量表(CarrollRatingScaleforDepression,简称CRSD)是评估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自评量表。该量表由美国精神病学家JohnB.Carroll于1981年开发,主要用于临床研究和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估。 题型结构 CRSD包含52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涉及抑郁症状的不同方面,如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我评价下降、疲劳感、集中注意力困难、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以及自杀念头等。每个项目都有四个描述性的选项,从“无”到“严重”不等,患者需要根据自己过去一周内的感受选择最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 评分标准 CRSD的评分是基于患者对每个项
Beck抑郁问卷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aronT.Beck于1961年编制的。它是一种自评问卷,包含21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描述了一种抑郁症状,被试需要根据自己在过去一周内的感受,对每个项目进行0-3分的评分。0分表示没有该症状,1分表示轻度,2分表示中度,3分表示重度。 Beck抑郁问卷的21个项目涵盖了抑郁的多个方面,包括情绪、认知、生理和行为等。例如,项目“我感到情绪低落”、“我对未来感到悲观”、“我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等反映了情绪方面的症状;项目“我难以集中注意力”、“我做决定有困难”等反映了认知方面的症状;项目“我睡眠不好”、“我食欲不振”等反映了生理方面的症状;项目“我对日常活动失去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hineseAdolescentMentalHealthScale,简称CAMHS)是一种用于评估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量表。该量表旨在帮助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和干预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CAMHS由多个维度组成,包括自我认知、情感状态、社会支持、自尊等,这些维度涵盖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通过填写量表,中学生可以对自己在不同维度上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和反思。量表中的各个维度会通过一系列问题进行评估,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得到一个心理健康得分,从而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该量表也可以通过
该量表是台湾陈淑惠教授于1999年以大学生为样本,根据DSM一IV对各种成瘾症状的诊断标准编制的,共26道题目,4级评定,共包括强迫症状(如个体有一种难以自拔的上网渴望和冲动)、退瘾症状(如如果被迫离开计算机,个体就会情绪低落、坐立不安)、耐受症状(如随着使用者网络使用经验的增加,必须通过增加网络使用时间才能在网络中获得与原先相当程度的满足感)、人际健康问题(如个体因为在网络中沉溺时间太长而与家人和朋友疏远)和时间管理问题(如个体因为在网络中沉溺时间太长而造成学业被耽误)五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沉迷于网络的程度越严重。
心理压力测试量表是一种经常用于评估个体在不同压力情境下的心理反应和承受能力的工具。这种量表通常由一系列问题或题目组成,旨在了解个体在日常生活或特定事件中所感受到的压力程度。测试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适合的答案或打分。心理压力测试量表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反应,并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通过测量压力水平,人们可以识别出自己在压力下可能出现的身体、情绪和认知反应,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减轻压力的措施。此外,心理压力测试量表也可以用于研究和临床实践,帮助专业人士评估和辅助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压力测试量表的设计和选择与个人需求和测试目的有关。常见的心理压力测试量表包括“斯特雷斯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