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就诊过程中,向医生叙述其问题的同时,自然也表露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态度、对医学解释及医疗服务的态度。前者是医学教科书上所说的主诉,而后者就是所谓的患病行为(illnessbehavior).这个概念是Mechanic和Volkart(1962)提出来的,最初指患者对自身症状的反应,如是否到医院就诊,就诊是否及时等。他们认为患病行为应当是患者作为一个人的一种正常功能。但从患病行为的角度进行考察,很快就发现有相当部分患者这种功能不正常,突出的表现为两个极端:有的人明显有诊断明确的疾病,但却不承认自己有病(否认),不愿意接受医疗照顾;而另一些人虽然没有明确的躯体疾病,但却经常因各种身体不适光顾各医
测测你是什么样的人人生当中,总是会接触各种形形色色的人,难免要与人合作,与人共处,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可以测你是什么样性格的人。而面对自己性格、个性及个人特征的解析。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性格特点:反思自己的性格特点,包括对人际关系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自我认知及情绪管理等。2.兴趣爱好: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自己喜爱的活动、文化、艺术、运动、音乐等等。3.意识形态:思考自己的意识形态,包括对人生、价值观、信仰等的看法和态度。4.经历和成就:回顾自己的经历和成就,包括家庭背景、学习工作经历、志愿服务等,以及自己的成就和感到自豪的事情。5.
该量表是用来评定自我评价的一个方面—自信。一般认为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或技能的感受,是对自己有效地应付各种环境的能力主观评价。PEI作为自我评定的测查工具所涉及的范围并不像已有的某些量表如Rosenberg的自尊量表一样广泛。但它对自信心范畴的大多数问题都可进行估测。6个最常提到的维度作为其分量表;学业表现、体育运动、外表、爱情关系、社会相互作用及同人们交谈。除了这些分量表外,还有一些条目是评定总体自信水平和有可能影响自信判断的心境状态。条目的选择以下列四条标准为基础:条目与分量表的高度相关、与其它分量表的相关性要低、与Marlowe-Crown社会性期望量表的相关性要低、在每一分量表中积极
感情与社交孤独量表(ESLS)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工具,旨在衡量个体在感情和社交关系方面的孤独程度。该量表由心理学家DeJongGierveld和vanTilburg于2006年开发,并在之后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ESLS采用了一系列问题,涵盖了个体与他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社会支持网络以及个体对社交关系的满意程度等方面。通过回答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或治疗师可以获得个体在情感和社交领域中的孤独感受程度的量化数据。ESLS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客观的测量工具,以帮助研究人员和临床专业人员更好地了解个体的孤独感受,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干预。ESLS的结果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社交健康状况,并指导开展针对个体的心
EMBU(EgmaMinnenavBardndosnauppforstran)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学系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50-60年代,在精神医学领域人们意识到家庭环境与子女催患精神疾病存在一定关丢当时多注意从父母的早逝、离异、分居等角度去考虑这种关系,而很少探讨父母教养行为.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但当时也出现过几种父母教养方式的评价问卷(Schaefer1959,Slat1962,Becker1964),其中较有影响的是1959年由Schaefer编制的子女对父母行为的评价{卷(Children'sReportofParentalBe
作者把社交焦虑定义得非常广泛,不但包括了主观上的焦虑,而且包括了社交回避及害怕否定评价。相应于这个定义,儿童社交焦虑量表的条目涉及社交焦虑所伴发的情感、认知及行为,在本文之后,所附上的量表为最新的10个条目版本。条目使用3级评分制。(0:从不是这样;1:有时是这样;2:一直是这样)量表的得分从。(可能性最低)到20(可能性最高)。对本量表主成份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它包含有两个大因子:其一为害怕否定评价(第1、2,5,6,8,及10条)。其二为社交回避及苦恼(第3、4、7、及9条)。这两大因子的分数中度相关,但有显著意义(r=-0.27)。心量测量学数据表明:将量表分成两上分量表将使量表的信度降
儿童孤独量表(Children'sLonelinessScale,CLS)是一种用于衡量儿童孤独感受程度的量表工具。该量表可以了解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感到孤独,以及孤独感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交互动的影响。通常,CLS包括一系列描述性陈述,儿童需要根据这些陈述选择与其感受相符合的程度。通过使用儿童孤独量表,专业人士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状态,帮助他们应对孤独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CLS也可以用作评估和干预工具,帮助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和家长更好地支持孩子,促进其心理健康和社交发展。
感觉统合术语是由SherringtonC.S.(1906),LashleyK.S.(1964)提出的,并广泛地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Ayres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Ayres职业治疗及实验的研究结果,首先系统地提出T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IntegrationTheory,1972)。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人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作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接触顺利。这一理论涉及了脑功能及发展、学习及学习障碍和治疗这三部分。依据感觉统合的理论,感觉输人的控制是学习活动的主要环节,学
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是用于评估个体述情障碍程度的一种标准化工具。该量表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心理学家们开发,并被广泛用于临床实践和科研领域。它主要用于评估个体对情绪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以及处理情感的方式和程度。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包括多个维度的评定,如情绪知觉、情绪表达、情绪修正和情绪管理等,以全面了解被评估者在情感方面的特点。该量表的使用有助于临床医生、心理学家和研究人员更准确地评估个体的述情障碍,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干预和治疗计划。通过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的评估,专业人士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的情感特点,帮助其改善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简介本量表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客观评定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或社交能力。原量表由32项组成,Helmreich及Stapp(1974)修改了这个量表,把它分成两个独立的16项量表,以缩短测查时间。在两个量表的组成中遵循了以下标准: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性相当,表之间以及不同性别间平均分相等,分值分布相等,以及对应的因子结构。两个分量表与32项版本的总量表间的相关系数为0.97,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87。许多使用TSBI的研究者只用其中一个分量表。32项版本的TSBI因子分析产生了一个大因子项和4个理论上相关的因子项:信心、支配性、社交能力、社会退缩或与权威人士的关系。被试者以5级评分回答这些陈述句,总分